111.听不懂可还行-《重生物理大时代》
第(3/3)页
这次是卢格安疏忽了。
数学是一切物理理论的基石,如果连数学都不会,就更无从谈起物理。也就是说:没有泛函分析,“几率解释”就根本解释不通!
事情进行到这里,好像已经进入了死胡同。
卢格安尴尬地站在台上,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
难道还要现给这些人讲解一下泛函分析吗?那任务量太大了,恐怕卢格安讲到圣诞节都讲不完……
就在这时,爱因斯坦拍拍手,站起身来,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
“这样吧。卢格安·海因里希是一个学术严谨的人,我们听不懂这是我们的问题,不是卢格安的责任。所以我们不如索性先跳过证明的部分,直接说结论吧!”
听到爱因斯坦的建议,在场的学者们纷纷点头同意。
赶紧跳过那天书般的演讲吧!
没有什么比“听不懂”更折磨这些聪明的物理学家,这会让他们显得像蠢蛋一样……
台上,卢格安也是认同地点点头。
从目前的情况看,也只能先这样了。至于具体的证明过程,只能以后再想办法补上了。
“那我们暂时先跳过证明过程,直接说出结论。”卢格安讲自己手中的讲义翻到最后一页,被暂停的演讲重新开始。
“此前,薛定谔先生在波包理论中,倾向于将ρ(r, t)解释为电子的质量或电荷密度的分布。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ρ(r, t)= |ψ(r, t)|^2代表的是在时刻t,在以r为中心的一个小区域∆V = ∆x∆y∆z中,找到该电子的几率密度。电子可以出现在空间的不同区域内。但是一旦出现,就是一个整体,具有固定的电荷和质量等属性。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假想,有大量的量子处于相同的状态中。由于发现任何一个粒子出于r处的几率正比于|ψ(r, t)|^2,故如果粒子的数目非常大,则在体积元∆V = ∆x∆y∆z中的粒子数目就会正比于|ψ(r, t)|^2∆x∆y∆z。
此时,也可以将N|ψ(r, t)|^2解释为时刻t时,在空间r处的粒子密度,而将Nq|ψ(r, t)|^2解释为电荷密度。”
照着预先准备的演讲稿,念下这条结论后,卢格安轻松地合上讲义。
这样演讲也太舒服了。
不用过程,只要结论……要是以后所有的演讲都像这样轻松该有多好?
正当卢格安胡思乱想的时候,自家老师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这就完了?”
卢格安看着台下那些人脸色颇有些奇怪,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诚实地点点头:“啊,完了……”
台下一众物理学大佬对视一眼,沉默一下,接着……
“我不能接受!”
爱因斯坦高呼一声,奋力起身,红着眼睛就要往台上冲;索墨菲尔德掏出手枪,利落上膛,宛如杀手;玻尔和泡利则死命拦着两人……
至于卢格安?
这家伙正躲在讲台下瑟瑟发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