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卢格安的“野心”-《重生物理大时代》
第(2/3)页
康普顿的讲解清晰明了,就算没有学过相对论的学者也能听懂。
你不会相对论,那你总学过牛顿力学吧?
简单来讲,就是假设的光量子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粒子发生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光量子的状态将发生改变。
这就是康普顿效应的简单解释。
最终,经过了一大长串的解释后,康普顿说出了最终结论:“因此,根据量子理论,我们可以期待散射射线的波长比入射射线大,而散射辐射的强度在原始X射线的前进方向要比反方向大,正如实验测得的那样。”
说完,口干舌燥的康普顿长出了一口气。
“以上,就是海因里……就是神秘人队光路散射效应的理论解释。”
话音一落,偌大的会议厅内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年轻的学者们没有注意到,这个看似简单的理论背后所隐藏的玄机。但这却隐瞒不过那些沉浸学术的老学究们。
“也就是说。”德拜教授若有所思地摸着自己的胡子:“这个神秘人实验的最终指向,其实是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吗?”
“是的。”康普顿点点头:“事实上,我们不要仅仅看到光的粒子性,因为在实验中正是依靠了X射线的波动性测量其波长。
按照某位神秘人的原话来说:最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考虑把投射体的性质赋予光的粒子或光量子,究竟还应当走多远……”
会场内再次陷入沉默。
光的波粒二象性,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早在1905年,爱因斯坦就在德国《物理年报》上发表了这个观点:对于时间的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对于时间的瞬间值,光表现为粒子性。
但是相比于爱因斯坦同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波粒二象性的传播范围就小很多了。
这是一个属于牛顿力学的时代,人们普遍对于这种反直觉的理论并不感冒。
但今天康普顿的实验无疑让人们将这个理论重新重视起来!
虽然仍有很多人抱有质疑,但实验就是实验。既然光量子学说能够解释那条诡异的第二光谱,那就说明它一定包含着某种真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