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纪台风-《大唐颂》


    第(2/3)页

    此时台风已经离开珠江流域朝着西北方向而去,渐渐平息的海上风浪也让两人决定寻找船只沿海路转回去。事实上这个办法的确比在陆上寻找道路要快速的多。在天启二年九月十九那天玄影卫驾驶的小船在经历了三天三夜的漂泊之后终于冲到了福州城外。王厚纯也正是因为这个消息从而决定派遣后勤船队南下救援前线。而后续从杭州等地启程的远航船队则在徐家的带领之下迅速跟进,随船而去的还有大量的人员。按照李玄清的指示,在必要的时候重新开辟一个港口。这个被后来称之为汕头的港口也正式在此次救灾的过程中崛起。

    得到物资补给的前线大军索性将救灾范围扩大,派出上百支分队出发搜索幸存人员接引到军营救治,很快,几乎整个珠江流域东北部的灾民都被搜索出来,多达十几万人的受灾百姓让负责百姓救助的李立三想出了一个办法,选拔其中青壮年迅速组建临时的建筑兵团在随船而来的建筑总公司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加入了疏通道路的大军之中。

    同样的几天以后玄影卫广州城内的消息也送到了薛万里手上,此次刘昌鲁的联军损失并不比天策军小,曲承美的静海军水师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陆上兵马也和天策军差不多。只是对方毕竟有城池掩护,灾难面前比起天策军要好很多,没有多达几万的伤员拖累。不过让薛万里感到诧异的是刘昌鲁在广州城中也展开了灾后重建工作,见到天策军后撤之后也主动撤除了城防。这样一来双方几乎是默契的放开了戒备,将精力放到了后方和民政上面。

    天启二年九月二十四,杨秋赶到了前线汕头港,开始接替军方主持百姓救助和以工代赈的工作,将庞大的百姓就地安置,安排部分民众配合随行人员开始了在汕头安家落户的节奏,因为是建立一座新的港口城市,所以这一次采用的是李玄清带来的后世的标准,各项功能区层次分明,而且还未将来城市的发展预留了大量的空间。新建立的港口码头直接用钢筋水泥建造长长的栈桥,以方便货轮停靠装卸,仓库区也很快建立起来,大量的物资有了地方屯放之后,杨秋立即主持修建道路通往军营所在地。

    在灾后重建的这段时间里杨秋直接将十几万百姓重新落籍在汕头,以此建立一个新的港口城市。这片原本就是一片荒原的地方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场,各项物资随着后续船队流水线一般运送过来,部分就地采集的建筑材料也纷纷堆积过来,在各项人手的手中变成一幢幢房屋和一条条路。

    “杨部长,你们这个速度也太快了吧?我这道路都还没疏通呢,你这一座城市都快建完了。”杨天成随船从福州赶过来的时候正好碰到柴嘉送一批伤员回杭州养伤,见到汕头港的时候忍不住赞叹道。

    杨秋倒是没有那么乐观,反而叹息道:“天成你没在灾难现场是不知道这场大风暴给百姓带来的损失啊,这一季的收成几乎是颗粒无收啊,地里的庄稼几乎全毁了。”

    “现在也只有一个办法了。”杨天成也是跟着沉默道:“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将广州这一块全部拿下来,然后打破旧秩序,免除税收,调拨粮食过来赈灾,否则就算广州这边一年两收,但是也架不住百姓手中没有粮食啊。”

    “你们恢复的怎么样了?”杨天成上岸之后和柴嘉边走边道:“厚纯那边带着补充部队过来,到时候要想办法尽快拿下广州,收复整个岭南道。”

    “大帅放心吧,东线这边因为靠海,物资运输其实还算比较便利,攻占广州问题其实不大,而且刘昌鲁的广州城也是受创严重。只是钱宁和陈宇那边问题比较大,我听说钱宁已经准备和薛洋合兵一处了,先期打通后方道路。”柴嘉有点犹豫道:“大帅要不要让陈宇他们先南下和我们拿下广州之后再北上吧?这样至少交通运输上面能够方便不少。”

    柴嘉的建议让杨天成一愣,随即点了点头道:“你的办法似乎能够减轻不少后勤压力。大军驻扎耗费钱粮无数也不是办法。我会和厚纯商量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