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正德三十一年。 六月二十三日。 漠北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燕军野狐岭后勤要地三十余里外。 数以千计的匈奴骑兵驱赶着数之不尽的牛羊战马等牲畜。 汗流浃背地迎着烈日径直地朝着燕军野狐岭后勤要地行去。 而在那数以千计的匈奴骑兵左右两翼以及身后。 则是一个又一个整齐划一的燕军骑兵方阵。 自与匈奴昆赞部一战过后。 为彻底断绝匈奴昆赞部三千余降兵的后路。 五千余燕军将士数次绕路再度剿灭三个尸逐王麾下中型部落。 其中兵马数量最多的一个尸逐王麾下中型部落,拥兵数量足足多达三千余人。 在千余名燕军将士的配合以及四千余燕军将士的威慑下。 三千余匈奴昆赞部降兵无不爆发出此生最大战力。 最终以伤亡近八百人的代价。 一举覆灭那足足拥兵三千余人的尸逐王麾下中型部落。 此战过后。 三千余匈奴昆赞部降兵再无丝毫退路可言。 而燕军则再添数千匹战马、上万头牛羊以及千余名俘虏。 ....... ....... 两三刻钟后。 列阵徐徐前行的燕军中军骑阵中。 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的燕军领兵校尉辛思玄不徐不疾地收起手中舆图。 随即微微侧首看向身旁不远处的传令官汪敬伯。 「汪敬伯。」 辛思玄略作定神,随即出言唤道。 「末将在!」 传令官汪敬伯闻言连忙抱拳应道。 「前方五里处有一清水河支流。」 「传令全军,行至清水河支流后,原地休整两刻钟。」 辛思玄沉声下令道。 「遵令!」 传令官汪敬伯闻言当即抱拳领命道。 不多时。 军令通过传令兵手中旌旗以及战马飞奔相告等数种方式,畅通无阻地传遍全军。 待闻得前方五里处有一河流且大军可原地休整两刻钟的时间后。 肩负驱赶战马牛羊等牲畜的五千余匈奴降兵一时间无不欢呼雀跃。 更有甚至直接自马背上站起身来,手舞足蹈地大声高歌着匈奴小调。 见此一幕。 燕军中军骑阵中紧随辛思玄驱马前行的许奕不由得若有所思地微垂了眼睑。 长达十余日的撤军路途中。 许奕心中已然初步定下了数条钳制之策。 一两刻钟后。 五千余匈奴降兵、五千余燕军将士相继抵达清水河支流。 一时间宽约半丈许的清水河支流两侧。 无处不回荡着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之情。 而自清水河支流向南望去。 目之所及。 原本略显模糊的野狐岭层层叠叠的高山丘陵。 此时隐隐已然清晰可见。 ....... ....... 就在五千余燕军将士与同等数量的匈奴降兵们自清水河支流处和睦相处之际。 总是慢燕军一步的匈奴二十四长之一的尸逐王哈曼。 终率麾下一万五千骑行至距离清水河支流仅一百二三十里处的一座匈奴中型部落前。 目之所及。 原本拥兵两千余 人,战马数千匹,牛羊等牲畜多达两万余头的中型部落。 此时却已然是满地狼藉。 战马、牛羊等牲畜尽失,两千余的部落勇士更是全无踪迹。 唯有随处可见的倒塌帐篷、满地皆是黑紫色的土地以及莫名多出两座土山。 好似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此地惨状。 原本腰背笔直地端坐于马背之上的尸逐王哈曼。 见此一幕后。 不由得瞬间涨红了脸庞,双目更是因充血而变的满是赤红之色。 甚至于就连笔直的腰背,亦不由自主地弯曲下来。 就在尸逐王哈曼满腔怒火即将爆发之际。 数十名斥候忽然自营寨四面八方快速涌至。 「报!」 「报!」 「报!」 「启禀王爷!」 「腾格部落.......腾格部落无一活人。」 「部......部落君长腾格尸身被......被掩埋在君长大帐内。」 「牛.......牛羊......牛羊战马等牲畜以及.......以及铁器羊皮等财货全......全部消失不见。」 「除......除此之外。」 「卑下......卑下等人自君长大帐旁发......发现大量弓箭枪矛被......被焚烧的痕迹。」 为首斥候百骑长行至哈曼近前,随即翻身下马哆哆嗦嗦地禀报道。 「这是第几个部落了!」 「这是第几个部落了!!!」 「昆赞部落、户撒部落、朗达部落......腾格部落!」 「这已经是第八个部落了!第八个部落了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