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马裹蹄、人衔枚,悄无声息地离了右军营寨。 直奔三十余里外茂名河谷。 与狼卫万骑长呼延玉进合兵一处,共伏大周援军。 与此同时。 黑暗中的匈奴左右营寨。 皆在借助着夜色掩护。 不间断地进行着小规模的兵马调动。 一时间阴雨绵绵下略显静怡的鸣狐山下。 处处 皆是杀机暗伏。 然而。 就在匈奴左右谷蠡王频频调兵遣将。 力争在左右大将极其兵马到来前。 将自身利益最大化之际。 身为此番漠北局势核心中的核心所在的鸣狐山。 此时却完全是一副岁月静好状。 ...... ...... 时近亥时。 阴雨依旧绵绵不绝地自天而降。 烛火无几的鸣狐山周军营寨内。 数支身披蓑衣的周军士卒手持利刃。 顶着绵绵雨幕,无精打采地游荡于遍是震天呼噜声的营寨各处。 与此同时。 鸣狐山周军营寨中军大帐内。 一身华丽锦衣的司马大将军李光利端坐于上首太师椅处。 就着昏黄烛光。 伏案处理着一封封军中文书。 自俞亚夫解围大拜匈奴左谷蠡王。 到与各路藩王合兵一处,出山追击匈奴左谷蠡王残部。 再到被匈奴左右谷蠡王合兵一处,大败重返鸣狐山。 最后再到现如今。 昔日出云中郡所率的三万精骑、六万民夫。 至今已然只剩下四千精骑尚存。 至于那六万民夫,则是死的死,被俘的俘。 而增援而至的各路援军。 代王麾下大将俞亚夫所率的五千精锐骑卒。 现如今仅剩下两千兵马。 辽王许衍麾下大将公羊路所率五千精骑。 以及汉王许稷麾下大将庄三喜所率五千精骑。 各自亦是仅剩两千兵马尚存。 而赵王许成麾下大将林贺云所率五千精骑。 以及朝廷征北将军李凌所率五千精骑以及三千步卒。 则各自仅剩下一千五百兵马尚存。 莫看现如今的鸣狐山周军营寨内仅剩下一万三千兵马。 可此时因粮草、草药等物短缺之因素。 现如今鸣狐山周军营寨内的各种琐事并不比周军各路兵马全盛时期少上丝毫。 不知过了多久。 李光利满脸疲倦地放下手中最后一封军中文书。 缓缓自太师椅站起身来,轻微地舒展着略显僵硬的筋骨。 天知道这段时间为了稳住鸣狐山营寨内的各路兵马。 其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 但好在。 现如今各路藩王麾下的兵马已然被其消耗大半有余。 且朝廷援军亦即将抵达漠北鸣狐山。 「待夏侯将军援军一至。」 「代、辽、赵、汉四藩兵马再折损大半。」 「届时便可打一漂亮仗,然后班师回朝安享晚年了。」 李光利抬手用力地揉按着略显僵硬的脖颈,心中不由得暗暗想道。 思及至此。 李光利不由得微微侧首,看向大周燕地所在方位。 「可惜啊可惜。」 「可惜那该死的许奕迟迟不曾发兵来援。」 李光利眼神中忽然闪过一抹惋惜之色。 话音落罢。 李光利迈步走向中军大帐一侧。 随即伸手自火炉之上摆放的铁胄中拿起一壶美酒。 随后携美酒走向中军大帐屏风后方的床榻。 不多时。 李光利脱去身上锦衣,斜靠于床榻之上,小口小口饮着壶中 美酒。 不一会儿中军大帐屏风之后便传出轻微鼾声。 然而就在李光利即将彻底坠入梦乡之际。 宁静的鸣狐山周军营寨忽然传出数道急促之言。 不多时。 数名魏国公府家将引数人急色匆匆地行至魏国公谷占营所在营帐。 将已然彻底坠入梦乡的魏国公谷占营自睡梦中唤醒。 半刻钟后。 仅着一身白色中衣的魏国公谷占营来不及穿戴整齐。 急色匆匆地冲出自身营帐。 随即不顾帐外天黑路滑,以及亲卫劝阻。 翻身上马后谷占营不顾一切地于绵绵雨幕中狂奔而去。 径直地纵马奔向司马大将军李光利所在中军大帐。 不知不觉间。 鸣狐山绵绵不绝的阴雨好似于此刻急促些许。 黑暗的天空亦好似于此刻再度黑暗数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