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三郡进退同盟又有何颜面继续待在燕地? 又有何颜面随波逐流地去降价售粮? ...... ...... 一夜时间匆匆而逝。 次日辰时。 就在辽东、辽西、涿郡三郡进退同盟内布满浓浓阴霾之际。 上谷郡朱家嫡长子朱宗廷、上谷郡梵家嫡长子梵文佑。 以及涿郡孟家第五子孟庆丰。 分别出现于辽东郡卢家、辽西郡何家以及涿郡刘家下榻之地。 巳时。 如上三竿之际。 朱家朱宗廷、梵家梵文佑、孟家孟庆丰相继离开卢、何、刘三家下榻之地。 无人知晓这消失的一个时辰里究竟发生了何事。 更无人知晓这消失的一个时辰里六家具体谈论了何事。 巳时过半。 辽东郡有头有脸的世家、商贾皆汇聚于卢家下榻之地。 辽西郡有头有脸的世家、商贾皆汇聚于何家下榻之地。 涿郡参与此事的一众世家、商贾则汇聚于刘家下榻之地。 午时四刻。 近乎吸引了所有外来世家目光的三场会晤终是相继结束。 就在一众外来世家无所不用其极地打探会晤内幕之际。 未时一刻。 辽东、辽西、涿郡三郡进退同盟。 联合宣布将以一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出售手中粮食。 此消息一经宣布。 瞬间如燎原之火般飞速席卷整座沮阳城。 一时间一众外来世家、商贾无不哗然色变。 然而不待一众外来世家、商贾作何反应。 未时四刻。 上谷郡朱家、上谷郡梵家以及涿郡孟家。 相继宣布将粮食售价自一两四钱一石调整为一两银子一石。 未时七刻。 万般无奈之下。 雁门郡潘家、代郡范家等一众家族、商贾。 只得紧随其后,宣布将以一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出售手中粮食。 至此。 沮阳城粮价彻底进入一两银子一石的时代。 一时间沮阳城内外百姓无不彻底疯狂。 南城门外的那一条条见首不见尾的长龙更是就此消散大半。 归根结底。 同样的价格下。 城内众多米粮铺的效率自然而然地远超上谷郡衙数倍,乃至十余倍。 此后数日时间里。 因僧多粥少等缘故。 沮阳城粮价再迎数次小幅度下跌。 而除沮阳城外的上谷郡另外七城。 自反攻一开始,便在孙道华的强行命令下。 始终保持着与郡城沮阳同样的施行方针。 其内世家、商贾数量虽少于沮阳城。 但其内百姓数量同样亦少于沮阳城。 故而,上谷郡八成虽过程略有不同。 但最终的结果确实殊途同归。 而渔阳郡亦是如此。 与此同时。 上谷郡、渔阳郡悄无声息地挖断多处交通要道。 欲行修建新官道一事。 亦是陆陆续续地传回燕地。 闻听此消息后。 一众外来世家、商贾暗地里无不痛骂孙道华、庞文泽等人。 事到如今一众外来世家 、商贾如何还不明白。 自他们运粮至燕地的那一刻起,便已然半只脚踏进了孙道华、庞文泽等人所挖无底深渊之内。 即使他们当初豁出去一切。 也休想运粮离燕。 即使走了。 那悄无声息间挖断的各处交通要道,亦会将他们统统驱赶回来。 总不能将粮食全部置于荒郊野外,静待那不知猴年马月方才兴建完成的新官道吧? 至于水路,更是想都不用想。 在上谷王家、渔阳谢家等庞然大物轰然倒塌后。 朱、梵、董三家以及宋氏商行等势力近乎把持着燕地近七成的水路。 余者在孙道华、庞文泽的等人未曾发话前。 又有几人敢将水路借予一众外来者使用? ...... ...... 四月下旬。 燕地十七城粮价在几经波折后。 最终基本稳定在了七八百文一石。 部分中小型世家、商贾手中的粮食亦是悉数售罄。 一时间燕地十七城外,近乎处处可见背影萧条者。 而在这一期间。 朱、梵、董、宋氏商行、老五家商行等势力。 或明或暗地吞下至少百万石粮食。 而燕地两郡十七城的官府。 在孙道华、庞文泽或明或暗的示意下。 亦是趁此机会将官仓全部堆积的满满的。 寻常百姓家亦是竭尽全力地趁此机会囤积粮食。 至此。 燕地饥荒危机彻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