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内损言重否?」 许奕闻言面上虽不显,但心中却是咯噔不断。 「王爷筋骨本就异于常人。」 「此等损耗于王爷而言倒也不算严重。」 「但若是长此以往下去,难免有积少成多之害。」 「届时轻则小病小灾不断,重则折损寿数。」 孙缈神情严肃道。 此言并非其危言耸听,亦非许奕身子骨薄弱。 着实是其近些时日以来操练过重。 情同揠苗助长般。 初时不显,但日后必受其害。 简而言之。 凡事皆需循循渐进,切莫操之过急。 「可有根治之法?」 许奕闻言眉头微不可查地轻皱一瞬,随即出言请教道。 「此时尚早,根治不难。」 「烦请王爷借贫道文房四宝一用。」 孙缈起身行礼道。 「孙神医稍坐片刻。」 许奕闻言心中徒然一松,随即起身拱手还礼道。 不多时。 文房四宝已至。 孙缈提笔于宣纸之上书出两方。 「此方每隔三日以文火煎服。」 「七剂便可根除王爷体内内损。」 孙道华落笔归砚,随即伸手一指左侧药方开口说道。 话音落罢。 孙道华随即伸手指向右侧药方。 「此方为药浴之方。」 「其效为活血化瘀、固本培元。」 「王爷日后若是再行急熬筋骨之举。」 「可每隔数日以此方沐浴一次。」 孙缈神情认真地开口介绍道。 「劳孙神医费心了。」 许奕起身再度拱手行谢礼。 ...... ...... 时近辰时。 辞别了孙缈后。 许奕盯着一副大病初愈状不徐不疾地行至承运殿内。 不多时。 寂静无声的承运殿外忽然响起道道庄严恢弘的皇家礼乐声。 闻听此声。 许奕佯装一副虚弱无力状,动作缓慢地走出承运殿主殿。 与此同时。 代表着至高无上皇权的皇家仪仗不徐不疾地行至承运殿外。 礼乐声停。 一身着绯红宦官袍的中年太监面朝许奕躬身行之一礼。 随即自身旁太监所托紫檀木盘中双手取出圣旨。 「燕王奕接旨。」 中年太监上前两步,缓展圣旨朗声道。 「臣,燕王奕接旨。」 许奕缓缓上前两步,遂行大礼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告燕王奕。」 「蛮夷自擅,时犯边境,劳士大夫。」 「朕存抚天下,缉安全国。」 「然后兴兵,北征匈奴。」 「.......」 「.......」 「钦此。」 「正德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制。」 中年太监手持圣旨朗声宣读道。 整篇圣旨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其一。 依旧是那冠冕堂皇的开篇。 细数匈奴之恶,于民之害。 以及大周大兴刀兵的必要性与正义性。 若是简而言之。 则可用四字归纳。 即「师出有名。」 其二。 细数了李光利、李凌以及诸王兵马于漠北战场上所经历的数次大战。 以及匈奴人是如何如何的狂妄自大,如何如何的狡诈多端。 在许奕看来。 此部分亦可用四字归纳。 此四字即「非战之过」。 其三。 正德帝拜大散关守将夏侯栋为讨贼将军。 率本部锐骑万两千人,驰援漠北战场。 勒令各边郡守军共出兵三万人,驰援漠北战场。 与此同时。 勒令并、幽、凉、冀四州征调民夫十万人,以保后勤之供应。 正德帝此番手笔当真是不可谓不大。 其四。 敦促许奕安心练兵,好于漠北战场上大绽光彩。 整篇圣旨虽无一字催促许奕尽早出兵。 但在许奕看来却通篇写满了催促二字。 若非如此。 正德帝又何至于专程令人传旨告知其中枢动向。 并于圣旨最后,再三敦促其安心练兵? 燕王府承运殿前。 中年传旨太监话音方落。 许奕连忙「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臣,燕王奕领旨。」 许奕拱手再行一礼,随即深深弯腰,双手上托举过头顶。 待中年传旨太监双手将圣旨转交至其手中后。 许奕方才彻底站起身来。 「公公舟车劳顿,还请于府上稍歇数日。」 「也好令孤尽一尽地主之谊。」 许奕起身 轻咳着寒暄道。 「燕王殿下言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