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觉得我很想给你护法啊?一个毛都不知有没有长齐的小丫头片子。” “我长齐了!” “好好好,长齐了长齐了,”陈易顿了顿道:“可你不想想,你好看,还是太华神女殷惟郢好看?” 陆英闻言停了一停,稍作回忆道:“想来是殷仙姑姿容更胜一筹。” “那不就是咯。” “可你不是景王府的赘婿吗?”陆英顿了顿道:“说不准你受了人白眼欺迫,转头想另寻佳侣。” 陈易无奈道:“那你觉得你算佳侣吗?” “我觉得我算。” 陆英想了想后道。 这时,青元似乎是因陆英许久未归,从客栈里走了出来。 陈易面朝青元,指着陆英道: “看看看、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自作多情的女人。” 陆英听着就牙痒痒。 她看向青元道: “青元,你跟过来做什么,快回去。” 青元指了指陈易道: “这个人他是不是绑走你的……” 陆英怕这小师妹误会,只能强咬了牙,轻声承认道: “他是我此行的护法,是我师尊的侄子,青元,你快回去吧。” 青元微微颔首,转身就走。 陆英正欲回头,但见陈易直直凝望着青元的背影。 她想起他说他半年没吃肉,不禁警惕道:“你…你在看什么?” 陈易淡淡一笑道:“在看青元,她瞧着不太热心,但挺意外喜人的。” “你…喜欢她?” 陈易有意无意地提高了些嗓音道:“一见钟情,当然喜欢。” 陆英见状,连忙侧身挡住他的视线,骂道:“你别乱发情!” “我只对她发情。”陈易脸皮比城墙还厚。 话音顺着风卷了过来,青元的脚步停了一停,她只是停了一会,不过一小会,接着她就跨过了门槛,走回到客栈里。 她不曾回头。 待回到客房的时候,周依棠才嘴唇微勾,暗自摇头, “两个傻徒弟。” 特别是你,陈易。 ………………………… 大虞的地方官制,大抵按州、府、县、乡四级划分,数县为一府,而县城中首县为府城,各大县城的县衙都要仰赖府城行事,听凭府城的政令。 但山同城却有些例外。 山同城地处西乡府边沿地带,与西晋边关相隔不过千里距离,其锦门山道可以直入汉中,随后入西蜀,曾是蜀锦销往大虞的重要商道之一,所以在大一统前朝之时,山同城便是西乡府的首县,贵为府城,只是改朝换代之后,汉中盆地落入西晋之手,蜀锦再也无法通过锦门山道运出,故此山同城不再是府城。 话虽如此,但山同城的府城气派还是留了下来,屋舍多有繁华,雕栏画栋样样不缺,路面宽阔,城墙高耸,连带山同城的县衙也保留着一定的独立性。 具体独立在何处,便在于山同城的县令和县尉是同一人。 县令和县尉本为二职,前者是一县之长,负责赋税、诉讼、礼仪、德化、保境安民,后者则管理着县中治安之事,巡查、缉私、捕盗、城防,粗略来说,就是前者管文,后者管武。 如今文武之职在于同一人,可见此人能耐非凡之余,更是把山同城牢牢掌握在手。 此人名为姜尚立,三十三岁,正值青壮,是为黄龙初年的进士出身,眼下正在县衙里捧碗喝茶,茶是泡出来的茶。 “今日进城的人都数清了吗?”姜尚立问道。 “县令爷,都数清了,总共八十七人。 说话的是秦图,正是戍楼上值防小吏,他说话时殷勤地往前倾,两条眉毛挑得老高。 姜尚立又问:“有没有人值得注意?” 小吏秦图道:“回县令爷,有个背剑携刀的人这几天来回出城入城,后面又披上了道袍,可能是个牛鼻子道士。” “太华山的人?”姜尚立皱了皱眉问。 “看着不像太华山的,道袍的形制不一样,”秦图回忆了下,试探着问道:“要不要小的留意一下,不然若是此人另有图谋,误了事就不好了。” 姜尚立思索片刻。 大虞县令三年一调,今年是他做县令的最后一年,而这一年往往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偏偏在这一年,山同城隐约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这些天里传出了秘境出世的传闻。 正因如此,山同城里来了些大人物。 这些大人物们并无官职在身,但当他们出示腰牌之时,姜尚立只有跪伏的念头。 喜鹊阁! 第(2/3)页